溥仪退位 13 年,张作霖见了仍下跪!不是怕皇权,只因这 3 个简单原因,藏着大智慧
1925年二月,清朝覆灭已逾十三载。在这曹家花园中,溥仪“会见”了此时执掌五十万雄兵的“东北王”——张作霖。彼时,溥仪虽已退位,往昔的权势已不可同日而语。正当他思量着如何应对这场会见时,只见张作霖一脸虔诚地走到溥仪面前,于两米之遥便跪地行礼,口称:“吾皇万福金安!”
张作霖的举动来得太过突然,让溥仪一时之间显得手足无措。情急之下,他连忙上前搀扶起张作霖,慌忙中连声呼唤:“上将军安好!上将军安好!”
那么,令人好奇的是,清朝覆灭已有13载,张作霖为何仍对溥仪行跪拜之礼?其实,其中的缘由并不复杂!
张作霖像
首先需明确,尽管清朝已走向终结,然而皇帝的余威仍存。然而,此处的“影响力”并非普遍作用于所有人,仅限于部分军阀及个别人士。关于此点,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吴佩孚曾向我俯首称臣,张作霖曾向我低头磕首,段祺瑞更是主动邀请我与他相见。然而,在这其中,给予我最大幻想、我竭力拉拢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无疑是奉系将领们。这一切,皆始于张作霖的那次磕首。
当然,张作霖向溥仪行跪拜之礼并非罕见之举,毕竟他曾是清朝的官员。作为前朝的“遗老”,向他昔日的皇帝表达敬意,实属应当。然而,这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张作霖还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
张作霖,李雪健饰
张作霖与溥仪之间的关系颇具特色,张作霖的下跪之举,既是对其尊崇之情的体现,实则也包含着一种巧妙利用的策略。
众所周知,张作霖自加入绿林以来,势力日渐强盛。尽管清朝多次派遣军队进行围剿,却始终未能将其剿灭,最终只得屈尊招安。张作霖接受清廷的安抚,不仅协助政府剿灭了杜立三等地方势力,还成功解决了蒙古地区的威胁,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的统一。正因如此,他赢得了清政府的嘉奖与信任。在宣统帝统治时期,朝廷更是赐予他顶戴花翎,任命他为洮南镇守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此期间,张作霖曾一度扮演了保护逊帝溥仪的角色。同时,他也巧妙地利用当时的政治局势,为自己的政治地位攀升添砖加瓦。尽管张作霖本人并不热衷于所谓的“光复清朝”,但仍有部分人士渴望让溥仪复辟,甚至溥仪本人也急切希望尽快恢复帝位,重返往日的皇权巅峰。面对这一局面,张作霖也只能选择表示支持。
溥仪像
随张勋的复辟运动兴起,张作霖便积极提供支持,助力其成功复位。因此,溥仪对他委以重任,任命其为奉天巡抚,并加封为东三省总督。张作霖深知溥仪在当时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便毫不犹豫地在这位皇帝身上投下了重注。
张作霖对溥仪的关照,总会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反哺于他自身。因此,最终的受益者无疑是张作霖本人。尽管他并未如曹操那般“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从利益的角度审视,二者之间的差距亦不大。
当时,民众普遍坚信溥仪是中国的合法皇帝,即所谓的“真龙天子”,其正统性依旧稳固。尽管他已经退位,但两千多年的“皇帝”观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之中。在人们心中,“皇帝”理应享有崇高的地位,受到跪拜的礼遇,这种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消除。
在1960年春节之际,几位前清遗老听闻末代皇帝溥仪获特赦的消息,便身着长袍马褂,匆匆赶来行“请安”之礼,并献上了“请安折”。诚然,此类情形实属罕见。
故而,归纳总结,张作霖向溥仪屈膝跪拜,除却源自内心的尊敬,更主要的是基于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诸君以为然否?
热点资讯/a>
- CDPR谈NS2版《2077》新功能:不是"
- 必须珍藏的年度好书《穿越七零重组家庭》,每个细节都值得回味
- 输游戏去要帅哥微信,加上发现他每年都发来祝福,时间长达竟七年
- 降息无法拯救美国,特朗普隔空批评,36万亿债务炸弹谁拆?
- 《凡人修仙传》直到韩立被黄枫谷出卖,方知,他为何会拜入落云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