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形巨型无人轰炸机”引发热议!美国指媒曝试飞,未来或改为空中加油平台
2024年9月,美国《The War Zone》网站在网上放话:中国在搞一款“巨型看不见的无人轰炸机”,翼展估算超过137英尺(约42米)。10月中旬,它又说这家伙已经试着飞了一圈,外形像“曲柄风筝”。现在还没有中国官方或美国官方的证实,这事儿属于媒体先跑了一步。
这个网站常年用卫星图和现场照片扒新机动静。意思是它看图很厉害,但不是权威通告,难免有差。
它说的“曲柄风筝”就是机翼两边外掰、像风筝拐了角。简单讲,这样能在肚子里塞下更大的弹药间,还能兼顾不容易被千里眼看到。
它把这款无人机的翼展比到美国B-21。需要一句实话:B-21的具体尺寸、载重、航程,官方没公开。
换句话说,谁现在给你报精确数字,都只是估摸,不能当铁板钉钉。
拿老前辈B-2A说个准的:它翼展约52米,最大起飞重量约153吨,载弹约18吨,能飞一万一千公里左右。
翻译成人话:B-2A是个超大黑蝙蝠,飞得远、能带货,但造价和养车钱把人吓一跳。
如果这次真有一架翼展四十来米的看不见的无人轰炸机,那体型已经不小了。
这像是把“有人坐的大飞机”思路改成“没人坐的大飞机”,让机器人来干重活。
无人机不用座椅和生命维持设备,能把空间留给油和远程精确打击武器。
更直接的理解:空出来的地方都能装“肚量”,飞得更久、打得更远。
看不见的飞机的对手是对方的千里眼。形状拐角合适、边缘处理细致,能让千里眼更难看清。
你可以把它想成穿了“夜行衣”,又把身上的棱角磨平了。
美军也在玩“跟飞的机器人小伙伴”,比如XQ-58这类。
套路一样:一架指挥,几架帮忙,分工明确,风险分摊。
另一种可能是,这次被说“首飞”的,也许是验证机或缩比机,先试外形和控制,不一定就是最终的大块头。
更深入的观察是,如果未来走“有人指挥+无人干活”的组合路子,真正的中国看不见的大轰炸机可以做得更小更省钱,数量上更好凑队形。
俄罗斯的PAK-DA到现在还停在概念和模型上。
这说明想法谁都有,真机能不能飞起来、飞得稳,才是硬杠杠。
把大型无人轰炸机改成“空中加油的海上加油车那一类”,在空中给队友喂油,也是常见设想。
这样队伍不用去和普通加油机汇合,减少被千里眼逮到的机会。
现在最关键的事实:这事儿还没被官方点头,现场清晰照片也缺。
用家里话说:风声很大,锅盖还没掀开,咱们先把可能和不可能分清楚。
夜里,试飞场的地勤小伙穿着反光背心推着加油管,抬头看见一架黑乎乎的大“风筝”,机鼻没有窗,舱里也没人,他心里犯嘀咕:以后出任务,是让机器自己飞,还是得有人盯着?你更支持谁来按下发射按钮——坐在机里的那个人,还是地面屏幕前的那个人?
热点资讯/a>
- CDPR谈NS2版《2077》新功能:不是"
- 输游戏去要帅哥微信,加上发现他每年都发来祝福,时间长达竟七年
- 必须珍藏的年度好书《穿越七零重组家庭》,每个细节都值得回味
- 降息无法拯救美国,特朗普隔空批评,36万亿债务炸弹谁拆?
- 《凡人修仙传》直到韩立被黄枫谷出卖,方知,他为何会拜入落云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