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中东土豪押注中国新能源,光伏企业业绩飙升,投资回报率创新高

点击次数:115 发布日期:2025-10-10

中东和中国,两个在地理和文化上看似遥远的世界,现在却像被一根看不见的绳子牢牢绑住了,这根绳子上写着“钱”、写着“产业”、还写着能源和未来。

2025年初,资本流动的速度已经快过了新闻本身,人们还没反应过来,中东那边的钱已经悄悄落在了中国的新能源和硬科技企业门口,像雨点一样,砸得密密麻麻。

港股市场上,2025年春天,无极资本三个月里砸下近150亿港元,投资名单里全是AI、新能源、硬科技——曹操出行、商汤集团、协鑫科技,每一个名字都像是资本的风向标。

无极资本的创始人钱涛,原本只是金融圈里一个普通的身影,2019年还在为筹资发愁,承诺投资者赔了先保10%,换到2025年,已经成了中东资本在中国市场的代理人,甚至拿下了阿布扎比金融牌照。

人们说中东资本找对了人,既懂中国市场规则,又能玩转国际资本,这样的角色太难找了,钱涛成了桥梁——中东的钱、东方的科技,两头都能说得上话。

2025年8月,无极资本又批给优必选10亿美元的融资授信,后面还要增持,外人看热闹,但其实这里的门道太多,政策、市场、回报、产业链,样样都得精打细算。

中国政府这两年持续加码“专精特新”企业,中东资本进来,正好踩在政策红利的节点上,双方像是各取所需——中国要资本,要能源安全,要产业升级,中东要转型,要摆脱石油依赖,要高回报。

协鑫科技是个典型,2025年上半年,无极资本注资后,两边又设立了专项产业基金,协鑫拿到了钱,还顺带拿到了进入中东市场的优先船票,合作链条越拉越长。

协鑫去年和阿联酋穆巴达拉基金合作布局颗粒硅项目,今年又和沙特ACWA Power签下风电光储协议,到了2025年,合作规模比2024年还扩大了一圈。

晶科能源在沙特的10GW电池厂、TCL中环的晶体片工厂、阳光电源的7.8GWh储能项目,全都在2025年加速落地,看得出中国企业在中东的新能源布局已经不是试水,像是一场产业大迁徙。

沙特主权基金PIF今年的管理规模破1.15万亿美元,全球排第四,2025年又宣布要在中国投500亿美元,计划打造22GW的清洁电力装机,力度之大,连欧美都要侧目。

ACWA Power董事长公开讲“没中国支持实现不了能源转型”,这话在2025年听来不算新鲜,但更像是一句实话,毕竟中东自己缺设备,缺技术,缺全产业链,而中国企业恰好能补齐这些短板。

石化领域的合作更早,2025年9月,科威特PIC给烟台万华注资6.38亿美元,拿下25%股权,其实两家2013年就开始合作,早就建起了“波斯湾到黄渤海”的能源通道。

科威特不只是为了分红,更想用自己的石油资源和万华的高附加值化工品深度绑定,这样能赚两道钱,利润比单纯卖原油高多了,这种利益架构在2025年变得更加紧密。

福建古雷乙烯项目2025年公司刚成立,注册资本288亿,总投资711亿,华锦阿美项目进度已近80%,总投资837亿,未来年销售收入可超千亿,这两大项目都由中沙合作主导。

中国千万吨级炼化项目全国才五个,中沙合作占了两席,沙特阿美还要把40%原油产能转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市场和合作都压在中国这个“超级客户”身上。

回头看,2025年的中东资本进中国,已经不是“钱找项目”那么简单,更像是一次双向奔赴,双方都想借对方的力,完成自己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中国企业得到低成本资本和新的市场机会,中东则站在“后石油时代”的十字路口,急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硬科技成了他们共同的“救命稻草”。

有意思的是,这一切都在2025年悄然发生,欧美日韩之外,第一次有资本体系成规模进中国,每一次投资都在悄悄改变全球产业格局,旧的游戏规则被重新洗牌。

机会和挑战并存,中国企业要跟上中东的转型需求,不只是赚快钱那么简单,这背后是政策、技术、市场、资本的多重考验,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

未来的路还很长,中东资本会不会继续加码,半导体、新消费、甚至AI等领域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风口,现在谁也说不准,悬念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