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一批中报陆续披露,市场上一个“老面孔”
最近随着一批中报陆续披露,市场上一个“老面孔”又被大家翻出来热议:牛散张素芬的持仓动向。根据公开披露的持股记录和最新中报,她在五只市值过亿的个股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布局,细节整理如下(数据均为公开披露口径):
- 陕国投A:持有流通股8150万股,当前市值约3.06亿元,持股比例1.59%。自2024年四季度起大幅加仓,至6000多万股,2025年再增持1000多万股。
- 天地科技:持有3322万股,市值约2.09亿元,持股比例0.80%。自2023年四季度开始大幅买入,23Q4与24Q4各增持1000多万股,本季度再增持约330万股。
- 电子城:持有2463万股,市值约2.08亿元,持股比例2.20%。从2024年三季度起持续加仓,最近一季增持300多万股。
- 新兴铸管:持有3650万股,市值约1.38亿元,持股比例0.92%。自2023年三季度开始逐季大量买入,最新一季增持700多万股。
- 上海建工:持有5650万股,市值约1.37亿元,持股比例0.64%。2024年二季度一次性买入4000多万股,近期未见新增持仓。
从这些公开信息,可以提炼出三个明显特征,也就是她的“打法说明书”:
1、选股偏好
她偏爱传统、周期性行业:化工、建工、建筑服务、煤炭等。这类公司通常既有重资产也有稳定现金流,对宏观和政策敏感,能在景气上行时放大利润,但下行时也更容易受伤。
2、持仓策略
敢于集中重仓。上述个股基本都把她列入前十大流通股东,属于长期且集中的配置风格,下注比较坚定,不像那种做短线换手的快手。
3、价值取向
偏爱“困境+低估”的公司。很多买入时PB在1倍以下,同时偏重分红和股息率,明显是用“低估值+分红”作为核心判断的选股逻辑。
她的这种打法意味着什么?一句话概括:价值反转型的长线押注。优点是成本低、未来估值修复空间大;风险则来自行业长期萎缩、公司治理问题、以及集中持仓带来的流动性和个股风险。最关键的变量,是周期拐点和时间窗口:买得早并不等于赚得到,买得重也不等于保险。
给读者几条更接地气的操作建议,你可以当作日常投资的体检清单:
1、盯着估值和分红看
学习她看低PB、重股息的逻辑,但不要照搬全仓复制。低估值是好事,但要确认不是“低估就等着退市”的那种。
2、控制仓位与分散风险
单一重仓会放大单个事件的影响。把家庭整体资产配置作为锚,别把全部鸡蛋放同一个篮子。
3、跟着节奏分批建仓
她的买入节奏有迹可循(如23Q4、24Q2、24Q3、24Q4、25Q1等),分批进场能减少择时风险,也给自己留足观察时间。
4、盯基本面改善信号
营业收入、毛利率、经营现金流、负债结构的持续改善,比短期股价波动更能说明问题。别被“涨停新闻”带跑偏。
5、关注政策与宏观环境
传统行业很依赖基建、地产和全球需求,政策风向一变,收益路径就可能改写。把宏观和行业趋势作为重要参考。
下面再来点现实味的判断题,留给你自查:你是更相信“估值修复”还是倾向于“行业长期萎缩”?你能承受多大的回撤去等待反转?这些问题比盲目跟风重要得多。
有人在评论区说,“看着她买入像在捡便宜,但我钱包不够厚,怕等不起回本”;也有读者调侃,“买这种票要有耐心,还要有一堆夜宵和打游戏的时间——毕竟苦等需要消遣。”这些都是投资者该有的现实态度:既有向往,也有戒备。
资料仅供交流与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你觉得这篇分析有帮助,欢迎转发和关注。我会继续跟踪张素芬及类似大户的持仓变化,及时把有意思、有价值的信息带给大家。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点资讯/a>
- CDPR谈NS2版《2077》新功能:不是"
- 输游戏去要帅哥微信,加上发现他每年都发来祝福,时间长达竟七年
- 必须珍藏的年度好书《穿越七零重组家庭》,每个细节都值得回味
- 狮子座魅力觉醒,星座情缘上演王者争霸战
- 《凡人修仙传》直到韩立被黄枫谷出卖,方知,他为何会拜入落云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