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城南十年城北,烟台发展大格局,几经更迭惊天反转!
十年前提起烟台,很多人可能觉得它算不上大城市。但现在你再看看,无论是市区规模还是建成区面积,烟台都完全撑得起“大城市”的名号了。摊开芝罘区的地图特别有意思——黄务、只楚、幸福这三个外围街道,简直像三块拼图,把整个芝罘区的骨架撑得满满的。它们不光地盘大,位置还特别关键,随便哪个动一动,整个烟台的格局都得跟着变。
说起黄务,心里总有点复杂。十年前“南部新城”的规划出来时,多少人觉得这里要起飞了?毕竟它卡在市区的几何中心,机场路像条大动脉贯穿南北,去哪都方便。可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记得前年陪朋友去黄务看房,小区建得挺漂亮,但走出两条街就是大片待开发的空地,傍晚连个买菜的超市都难找。村里自建房和新建小区交错着,总感觉整个区域还没完全衔接上。现在主要就靠着卧龙园区和汽车产业撑着,像被按了暂停键。有次和出租车师傅聊起,他直叹气:“当年说要建新城,我们可都盼着呢,结果盼到现在还是老样子。”
只楚的翻身仗倒是打得让人意外。以前大家提起这里,不是发电厂的大烟囱就是老工业区的灰蒙蒙。去年办护照去了趟新启用的芝罘区市民中心,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大厅亮堂堂的,门口还种着樱花树。旁边工地正热火朝天建着万马产业港,吊车转得跟风车似的。更关键的是三条快速路都往这儿扎堆,从开发区过来十分钟就到。最让居民开心的是听说发电厂要搬,有个住在楚凤街的大姐笑着说:“盼了半辈子,终于能开窗户晾衣服了!”这种转变来得突然却很实在。
幸福片区现在可是烟台人的心头好。以前这里总贴着“老破旧”的标签,路过时连车窗都不想摇下来。谁能想到现在成了全市的宠儿?沿着夹河开车转一圈,工地围挡延绵几公里,吊车像钢铁森林似的立着。规划馆里的沙盘看得人眼花缭乱——双碳科普馆的流线型屋顶,万华城市公园的巨大绿廊,还有那些标注着“科创基地”的方块模型。但说实话,看着推土机轰隆隆推平老厂房时,心里也会咯噔一下。那些开了二十年的包子铺、五金店,它们的新位置在哪呢?城市更新总是带着甜蜜的阵痛。
这三个街道的命运像三条分岔的溪流。黄务还在等待它的东风,虽然健身器材慢慢出现在社区角落,河边步道也修得齐整了,但总缺个引爆点。只楚算是搭上了幸福新城的快车,政务中心带来的办事人流,快速路输送的交通便利,产业港创造的就业岗位,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正在改变片区气质。而幸福承载的可能是整座城市的野心,从夹河口一直铺展到蓬莱方向的土地,藏着烟台冲击二线城市的底牌。
每次经过黄务那片待开发的土地时,总会想起城南居民的自嘲:“咱这儿是‘战略留白区’。”这话带着无奈却也藏着期待。城市发展从来不是齐头并进的马拉松,更像接力赛——十年前幸福接过只楚的棒,现在轮到幸福领跑。但你说黄务会永远沉默吗?看看地图上它的位置,看看正在升级的夹河生态景观带,总觉得它手里还捏着张好牌,只是还没到出牌的时刻。毕竟当城市真正需要纵深时,那个占据几何中心的“留白区”,或许就是解开困局的钥匙。
#图文打卡计划#
热点资讯/a>
- CDPR谈NS2版《2077》新功能:不是"
- 输游戏去要帅哥微信,加上发现他每年都发来祝福,时间长达竟七年
- 降息无法拯救美国,特朗普隔空批评,36万亿债务炸弹谁拆?
- 爱情里的隐形伤害:不经意间让彼此变得更糟
- 被选者秦羽,从零崛起,以创世祭坛铸就最强帝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