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菲律宾才发现:好多韩国人在那退休养老,原因让人意外
我第一次听说“韩国人扎堆去菲律宾养老”,是在首尔的一个酒局上。
一位五十多岁的朴姓大叔,喝的满脸通红,拍着我的肩膀用蹩脚的中文说:“等我退休了,就去菲律宾,天天打高尔夫!”
我当时差点把嘴里的大麦茶喷出来。
菲律宾?那个在我印象里,由无数岛屿、贫民窟、持枪保安和热带风暴构成的国家?一个以输出“菲佣”闻名的国度,怎么就成了韩国中产的退休天堂?
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有人告诉我他要去叙利亚度假一样,充满了魔幻和不可思议。
带着这种巨大的困惑,我踏上了飞往马尼拉的航班。我想亲眼看看,这片土地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挑剔又焦虑的韩国人,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放在这里。几个月的探访下来,从马尼拉的“韩国城”到克拉克的度假村,我才慢慢理解,这个看似疯狂的选择背后,藏着多么精明的算计和无奈的妥协。
一、“英语,是菲律宾给韩国人的第一颗糖”
刚下飞机,我就被震惊了。
不是因为马尼拉机场的现代化,恰恰相反,它有点旧,甚至有点乱。真正让我惊讶的,是无处不在的英语。从海关官员、出租车司机,到路边卖芒果冰沙的小贩,每个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带有独特东南亚口音的英语。
我拦下一辆出租车,司机大叔热情的用英语问我:“Sir, where to?” 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我们聊了马尼拉的天气、交通,甚至他还给我推荐了本地最好吃的烤乳猪。
这种顺畅的交流体验,在亚洲其他非英语国家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韩国,英语是压在每个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职场,人们为了学英语投入了海量的时间和金钱。但结果呢?大部分韩国人依然是“哑巴英语”,能看懂,但说不出口。那种在外国人面前张口结舌的窘迫感,是刻在骨子里的。
而在菲律宾,这个问题瞬间消失了。
我认识的一位在马尼拉生活了十年的金先生,他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的老板。他告诉我:“来菲律宾,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让我儿子在这里上国际学校。他在韩国的时候,英语成绩一塌糊涂,性格内向。来了这里不到一年,满嘴流利的英语,交了一堆朋友,整个人都开朗了。”
对于退休的韩国人来说,这种“语言红利”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不需要再去啃枯燥的语法书,不需要面对复杂的本地语言。无论是去银行、去医院,还是去菜市场,用简单的英语就能解决99%的问题。
这种“无障碍”的生活环境,极大的降低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生存门槛和心理压力。这就像你玩一个高难度的游戏,突然有人给了你一个“官方汉化+内置攻略”,难度瞬间从地狱降到了普通。
这颗“语言的糖”,甜的让人无法拒绝。它让菲律宾在众多东南亚退休备选地中,瞬间脱颖而出。
二、高尔夫天堂:用买菜的钱,享受国王的运动
如果说英语是敲门砖,那高尔夫就是让韩国人彻底“沦陷”的致命诱惑。
在韩国,打高尔夫是什么概念?
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身份、地位和社交圈的象征。想加入一个好的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费动辄几十上百万人民币。平时下场打一次球,算上果岭费、球童费、餐饮费,轻松花掉两三千块。这对于普通中产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韩国,我一年最多打三四次高尔夫,每次都像是过节。因为太贵了,也预约不上。”朴大叔在首尔时曾这样对我抱怨。
然而,在菲律宾,这一切都被颠覆了。
我跟着一位韩国朋友去了马尼拉南郊的一个著名高尔夫球场,叫Manila Southwoods。这里绿草如茵,球道设计精美,完全是世界级水准。我问他在这里打一场球要多少钱,他伸出三个手指,笑着说:“三百块人民币,全包。”
三百块!这个价格在首尔,可能只够你吃一顿像样点的烤肉。
更夸张的是,在被称为“小加州”的克拉克(Clark),那里曾经是美军基地,留下了大量的高尔夫球场。我看到成群结队的韩国大叔,穿着专业的服装,拉着自己的球包,早上坐着“吉普尼”(Jeepney,菲律-宾特色交通工具)去球场,打一整天的球,傍晚再心满意足的回到公寓。
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在菲律宾购买了“高尔夫终身会员权”,价格可能只需要韩国一年会员费的几分之一。
一位姓崔的退休教师告诉我,他现在的生活就是:每周打三到四次高尔夫,剩下的时间去咖啡馆喝喝咖啡,或者和朋友们打打牌。他指着自己被太阳晒的黝黑的胳膊,骄傲的说:“这才是退休生活!在首尔,我只能在公园里和老头们下棋。”
对他们来说,菲律宾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巨大的、全天候开放的、价格亲民的高尔夫度假村。他们用在中国打麻将的成本,享受了过去只有财阀会长才能拥有的奢侈爱好。这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三、生活成本:一半是天堂,一半是陷阱
说到退休,钱是绕不开的话题。
“菲律宾物价低”,这是很多人对它的刻板印象。这个说法,对,但也不全对。准确的说,菲律宾的生活成本是一个“结构性”的便宜。
便宜的部分,主要是人力成本。
在马尼拉一个中高档小区,雇一个全职的住家保姆(当地人称之为“Kasambahay”),包吃包住,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500到2000人民币。她可以帮你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带孩子。再雇一个司机,月薪也差不多在2500人民币左右。
这意味着,你用不到5000人民币的成本,就能拥有一个在韩国想都不敢想的“后勤团队”。
我拜访过一个韩国家庭,夫妻俩都已退休。家里一尘不染,一日三餐都有保姆精心准备。男主人下午去打高尔夫,女主人去学插花或者做SPA。他们告诉我:“在韩国,我们一辈子都在做家务。来了这里,才真正开始‘生活’,而不是‘生存’。”
这种从繁琐家务中解放出来的感觉,对于操劳一生的韩国主妇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但是,贵的部分,也贵的离谱。
首先是房价。如果你想住在马尼拉治安好、环境优美的区域,比如BGC(Bonifacio Global City)或者Makati,一个70平米左右的公寓,月租金轻松超过1万人民币,售价更是堪比中国二线城市的中心地段。这些区域高楼林立,商场豪华,看起来和首尔的江南区没什么两样,价格也同样“国际化”。
其次是电费。菲律宾的电费是全亚洲最贵的之一,一度电的价格接近2块人民币,是中国的3倍多。这意味着,在热带国家,你连开空调都要掂量一下。很多韩国人开玩笑说:“在菲律宾,炫富不是开豪车,而是24小时开空调。”
还有进口商品。韩国人离不开的泡菜、烧酒、拉面,在菲律宾的韩国超市里,价格比韩国本土贵上30%到50%。一部最新款的三星手机,在菲律宾的售价甚至比在韩国还要高。
所以,韩国退休老人的生活账本是这样算的:用极低的人力成本,来对冲高昂的居住、能源和进口消费。他们可以花很少的钱请人打理生活,然后把省下来的精力,和大部分的退休金,投入到高尔夫、旅游和社交这些能提升幸福感的活动中去。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消费置换”。
四、“韩国城”:一个与菲律宾绝缘的舒适气泡
韩国人强大的抱团天性,在菲律宾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马尼拉的马拉特(Malate)区,在克拉克,在宿务(Cebu),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韩国城”(Koreatown)。
我走进克拉克的“友情大街”(Friendship Avenue),一瞬间我以为自己穿越回了首尔的某个街区。街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韩语招牌:烤肉店、炸鸡啤酒、韩式KTV(Noraebang)、24小时便利店、换钱所、旅行社、甚至是韩语的牙科诊所和教堂。
超市里卖的是从韩国运来的各种酱料、零食和速冻食品。餐厅里的菜单是纯韩文的,服务员是会说韩语的菲律宾人,电视里放着最新的韩国综艺节目。
在这里,一个韩国人就算一句英语、一句他加禄语(菲律宾本地语言)都不会说,也能生活的毫无障碍。他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自己的微信群(KakaoTalk群),有自己的教会组织。他们讨论的,依然是韩国的政治新闻,依然是哪个明星又出了新剧。
这种“舒适气泡”为初来乍到的韩国人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缓冲带。他们不需要痛苦的去适应一个全新的文化,而是直接把自己“移植”到了一个熟悉的环境里。
但这个气泡,也是一个“镀金的笼子”。
我遇到的一位年轻的菲律宾导游,他无奈的告诉我:“很多韩国客户,来菲律宾几年了,对这个国家的了解仅限于高尔夫球场和韩国餐厅。他们不吃本地菜,不去本地人逛的商场,不和本地人交朋友。他们生活在菲律宾,但精神上,他们从未离开过韩国。”
这种隔绝,一方面保证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们与本地社会的隔阂,甚至是一些偏见和冲突的根源。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客人”,而且似乎只想当一个永远的客人。
五、硬币的另一面:治安、腐败和“野蛮生长”的混乱
现在,我们来谈谈硬币的另一面,也就是我最初的疑问:安全问题。
菲律宾的治安,确实一言难尽。
在马尼拉,你会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每一个商场、每一栋写字楼、每一个高档小区的门口,都站着荷枪实弹的保安。他们会一丝不苟的检查你的包,甚至有的还会用金属探测器在你身上扫一圈。
这种无处不在的安保,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它给你一种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外面很危险”这个默认前提下的。
我从本地朋友和韩国侨民那里听到了无数关于抢劫、偷窃和诈骗的故事。几乎每个人都会告诫你:“晚上不要一个人出门”、“手机不要拿在手上玩”、“不要戴贵重的首饰”。
一位在宿务做潜水教练的韩国人告诉我,他的店在五年内被偷了三次。他去报警,警察只是耸耸肩,做个笔录,然后就没了下文。他说:“在这里,你只能靠自己。要么住在有24小时安保的公寓里,要么自己学会变得更强悍。”
除了街头犯罪,更让人头疼的是无孔不入的“潜规则”和官僚主义。
办一个签证,开一个银行账户,注册一个公司,你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和拖延。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心照不宣——小费,或者说“润滑剂”。
一位韩国餐厅老板半开玩笑的说:“在菲律宾做生意,你要养活的不仅是你的员工,还有消防局、卫生局、警察局……所有你打过交道的人。”
这种“野蛮生长”的社会秩序,和韩国那种高度规范、高效但压抑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些韩国人享受这种“灰色地带”的自由和机会,但更多习惯了按部就班的退休老人,对此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厌烦。
他们选择的,是用住在“堡垒”里的方式,来隔绝外面的混乱。他们花钱购买安全,用高档小区的围墙和保安,把自己和真实的菲律宾隔开。
写在最后
在菲律宾的最后一天,我坐在马尼拉湾的日落下,看着远处繁忙的港口和近处嬉笑打闹的孩子,试图总结这趟旅程的发现。
韩国人选择菲律宾养老,从来不是一个头脑发热的浪漫决定,而是一个权衡了所有利弊之后的理性选择。
他们像一群精明的猎手,精准的瞄准了菲律宾的几大核心优势:英语环境的便利、热带气候的舒适、世界级高尔夫的廉价、以及极低的人力服务成本。
他们用这些优势,来对冲韩国本土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养老压力。他们实际上是在用钱,购买一种在韩国无法获得的、更加松弛和自由的晚年生活。
但这背后,他们也必须接受这个国家的另一面:混乱的交通、堪忧的治安、低效的公共服务,以及那种始终无法融入本地社会的疏离感。
他们不是来“体验生活”的,他们是来“置换生活”的。用韩国的秩序、效率和安全感,置换菲律宾的阳光、闲适和低成本。
这笔交易划不划算?我想,每一位在菲律宾高尔夫球场上挥杆的韩国大叔,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他们脸上的笑容,或许已经说明了一切。
菲律宾旅游出行Tips:
签证与货币: 中国公民前往菲律宾需要办理签证,可以提前办好贴纸签,也可以考虑办理美、日、加、澳、申根等发达国家的有效签证,可能有资格免签入境7天(政策时有变动,出行前务必在菲律-宾领事馆官网确认)。当地货币是菲律宾比索(PHP),建议在国内换好美元,到马尼拉机场或市区的换钱所兑换比索,汇率更划算。网络与支付: 机场可以购买本地电话卡,Globe和Smart是两大运营商,信号覆盖都不错。移动支付不像国内普及,主流是现金交易。建议多备现金。Grab是必备的打车和外卖App,可以绑定信用卡支付,非常方便。GCash是本地主流的电子钱包,如果有本地银行账户可以开通。安全第一: 在马尼拉等大城市,切记财不外露。避免在街上长时间看手机,背包尽量背在胸前。晚上避免前往人烟稀少或名声不好的区域。选择住在安保设施完善的酒店或公寓。去海岛游玩时,要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和船公司。交通出行: 马尼拉的交通是出了名的拥堵,出行要预留足够的时间。Grab是最可靠的交通方式。本地的“吉普尼”(Jeepney)和三轮车(Tricycle)可以体验,但记得先谈好价格。气候与衣物: 菲律宾是热带气候,全年炎热潮湿。以夏装为主,但商场、电影院、大巴的空调都开的非常足,像个大冰柜,务必随身带一件薄外套或披肩,否则很容易感冒。小费文化: 菲律宾有小费文化。餐厅账单通常包含了10%的服务费,但如果服务特别好,可以额外给一些。酒店行李员、房间打扫、司机等,可以酌情给予20-50比索的小费。尊重文化: 菲律宾是天主教国家,民风相对保守。参观教堂时,注意着装得体。菲律宾人普遍热情友好,但时间观念不强,所谓的“Filipino Time”意味着迟到是常态,对于约定要多点耐心。
热点资讯/a>
- CDPR谈NS2版《2077》新功能:不是"
- 必须珍藏的年度好书《穿越七零重组家庭》,每个细节都值得回味
- 输游戏去要帅哥微信,加上发现他每年都发来祝福,时间长达竟七年
- 降息无法拯救美国,特朗普隔空批评,36万亿债务炸弹谁拆?
- 《凡人修仙传》直到韩立被黄枫谷出卖,方知,他为何会拜入落云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