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中国建沙特高铁赔41亿,被外媒嘲冤大头,如今成最赚钱的亏本买卖

点击次数:127 发布日期:2025-08-19

九年前,中国在沙特沙漠里修了一条高铁,亏损41亿人民币的消息传出后,外媒嘲讽这是典型的"冤大头工程",连不少国人都开始质疑:花这么多钱搞一个赔本买卖到底图啥?

然而如今回头再看,这笔看似血亏的买卖,却可能是近年来最划算的战略投资。

一场备受争议的赔本买卖

2009年,中国铁建拿下沙特麦麦高铁项目的消息传来,国内一片欢腾。这是中国高铁技术首次进入中东市场,意义重大。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工程推进,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这条连接麦加和麦地那两大伊斯兰圣城的高铁,看起来只有450公里,实际却是一个超级大坑。沙特方面作为全球知名的"甲方爸爸",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要求,一会儿要加强防震系统,一会儿要建设防沙屏障,设计方案改了无数遍,成本像坐火箭一样往上涨。

按照合同,这些变更理应获得补偿,但现实却很骨感。沙特的审批流程冗长复杂,变更补偿谈判异常艰难,而工期又催得紧。中方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垫钱,加人手、上设备、开夜班,成本哗哗往外流,结算款却迟迟批不下来。

最终的账单让所有人都傻了眼:总共垫资41亿人民币,但仅获得30%的索赔款。这个数字一经证实,舆论炸了锅。国外媒体幸灾乐祸地报道中国企业"裤子都快亏掉了",国内网友也开始怀疑这笔买卖是不是做错了。

但钱已经花了,活儿总得干完,而且必须干得漂亮,否则丢的就不只是钱,还有国家的脸面。

沙漠中逼出的中国绝活

在沙特建高铁,环境恶劣到什么程度?用"人间地狱"来形容都不过分。白天地表温度飙到50℃以上,就像把人放在烤箱里,钢轨都能烫伤人;晚上又骤降到十几度,巨大的温差足以让钢铁变形开裂。

更要命的是无处不在的沙子。那里的沙子细得像面粉,无孔不入,沙尘暴一来就天昏地暗,刚铺好的路基一夜之间就被流沙吞得一干二净。脚下还有活跃的地震带,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当时连西方最顶尖的工程公司都连连摇头,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完成。

但中国工程队没有退缩。面对钢轨在巨大温差下的热胀冷缩问题,工程师们专门研发了特种混凝土轨枕和钢轨连接件,确保铁轨在40℃温差下依然稳如泰山。这种材料的耐高温和抗腐蚀性能,比普通材料提升了300%以上。

流沙问题更是让人头疼,传统的防沙措施在这里根本不管用,工程队只能硬碰硬。他们设计了三层防沙屏障体系:最外层是高达3米的混凝土挡沙墙,中间是网格固沙带,内层是人造植被防护带。这套系统能将95%以上的风沙阻隔在铁路之外,在沙漠中硬生生打造出了一条绿色通道。

地基问题同样棘手,沙漠中的沙子松软得像豆腐,根本承受不了高速列车的重量。工程队引进了冲击压路机,一遍遍地夯实,配合化学固结剂,硬是把松软的沙层压实到95%以上的密度,比一般的岩石还要坚固。

九年时间里,中国团队攻克了350多项技术难题。从耐极端温度的道床材料,到完整的沙漠铁路防护系统,每一项都是全球首创,而且一次成功。2018年麦麦高铁正式通车时,列车以360公里的时速平稳地穿越漫漫黄沙,全世界都安静了。

这些被极端环境逼出来的"中国绝活",成了日后征战全球市场的王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们彻底改变了沙特人的眼神,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百分之百的信服。

从血亏到血赚的华丽转身

麦麦高铁通车后,奇迹般的事情开始发生。首先是运营收益超出所有人预料。这条铁路获得了12年的运营权,每年的朝觐季成了名副其实的印钞机。朝觐期间,全球数百万穆斯林涌入沙特,仅这一个季节的票务收入就能达到2.8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沙特"2030愿景"将高铁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沙特开放了国际朝觐游客政策,客流量爆发式增长。按照保守估计,仅运营收入在五年内就能覆盖70%的前期亏损。

但真正让这笔买卖血赚的,是接踵而来的巨额订单。2019年,沙特启动南北铁路项目,规模是麦麦高铁的好几倍。这次他们没有全球招标,而是直接邀请中国公司来谈,连资格预审都免了。理由很简单:能把沙漠高铁这样的硬仗打下来的团队,还有什么项目搞不定?

随后,NEOM新城80%的轨道交通项目、利雅得地铁、达曼港铁路改造等一个个巨型基建项目,像雪片一样飞向中国企业。"中国基建"这四个字,因为麦麦高铁在中东成了靠谱和能打的代名词。这种无形的品牌资产,是多少广告费都买不来的。

并且这种信任还在向其他海湾国家蔓延,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的基建项目,都开始主动向中国企业招手。一条沙漠高铁,硬是撬动了整个中东市场。

麦麦高铁通车后的五年里,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新签的基建合同总额超过800亿美元,是此前十年的两倍还多。那41亿的"学费",换来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的准入证。

超越金钱的战略大棋局

如果说市场订单是看得见的回报,那看不见的战略收益才真正让这41亿花得物超所值。

能源合作获得重大突破,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对华石油出口在麦麦高铁项目后增长了37%。更重要的是,沙特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还签署了百亿级的优惠油价协议,价格比国际市场低8%左右。这种能源供应上的优势,价值难以估量。

2022年,中沙两国关系正式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许多国际事务上,沙特开始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立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这个手握全球石油命脉的国家也从观望转向积极参与。这种战略层面的互信,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技术标准的输出权更是无价之宝,麦麦高铁成功后,中国的高铁技术标准开始在中东地区推广应用。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里,这一地区的铁路建设都将按照中国标准进行,相关的设备采购、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市场几乎被中国垄断。

对沙特当地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这条铁路盘活了沿线的旅游、酒店和配套产业,为当地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还培养了第一批本土高铁技术人才。沙特政府投桃报李,给了中国企业高规格的税收优惠和项目优先权。

结语

九年过去了,再回头看那41亿的亏损,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理解这笔账。它更像是一笔战略投资,一张通往国际市场的昂贵门票,一堂关于世界、未来和耐心的必修课。

这笔"学费"赔掉的是会计科目里的数字,换回的却是一个国家在全球棋盘上的关键落子,是一个民族在面对顶级难题时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它证明了中国技术的可靠性,赢得了国际伙伴的信任,撬动了千亿级的市场空间。

就像种庄稼一样,先得付出种子和汗水,后面才能有大丰收。中国在沙特的这条沙漠高铁,虽然开局艰难,但最终成了一颗改变中东基建格局的关键棋子。有些账,确实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光得放得更长远一些。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