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援助换取政治站队?美操控阿根廷汇率,特朗普打的什么主意?
特朗普一句“如果米莱的政党未能取胜,我们不会浪费时间”,让一场看似慷慨的200亿美元援助彻底暴露了本质。 阿根廷比索汇率崩盘、民众抢购美元、企业日均倒闭30家的危机背景下,米莱政府被迫接受了一场主权换现金的交易。 美国的要求直白而强硬:终止与中国军事合作、关闭中国深空观测站、向美国资本开放战略资源,甚至将援助与米莱政党在10月26日中期选举的胜负直接绑定。 金融市场为“稳定”欢呼时,阿根廷的工厂正成片熄灯,这场豪赌的代价早已明码标价。
一、援助协议背后的政治筹码
2025年10月14日,白宫午餐会上,特朗普与米莱并肩而坐的画面成为国际头条。 这场会晤的核心议题是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 然而,协议细节尚未公开,特朗普率先亮出底牌:“如果他(米莱)赢了,我们会继续支持他;如果他输了,我们就会退出。 ”此番表态将经济援助与阿根廷内政深度捆绑。
阿根廷中期选举定于10月26日举行,米莱领导的“自由前进党”在9月的省级选举中遭遇重挫,支持率跌至低谷。 特朗普的言论直接冲击阿根廷金融市场,主要股指当日跌幅达2%。布宜诺斯艾利斯政治分析师伊格纳西奥·拉巴基指出,稳定的汇率环境能为米莱争取选票,但“这种外力干预无异于政治自杀”。
美国对阿根廷的介入远超选举范畴。 特朗普在会谈中警告米莱:“可以与中国做贸易,但绝对不应涉及军事合作。 ”美方特别要求关闭中国在阿根廷南部建设的“远太空站”,指控该设施可能用于军事监控。 尽管中方强调该站为民用深空观测设施,并受阿根廷国家空间活动委员会监督,美国仍坚持将其视为地缘战略威胁。
二、阿根廷的经济困局与救市真相
阿根廷经济正陷入恶性循环。 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1%,通胀率长期高于100%。 为阻止比索贬值,阿根廷央行在三天内抛售超10亿美元外汇储备,但比索仍在10月跌至1492兑1美元,较年初贬值15%。 米莱政府被迫取消大豆出口税,48小时内从中国获得130万吨订单,暂缓美元短缺。
美国的200亿美元援助被包装成“稳定协议”,但实质是高风险贷款。 阿根廷需用本币兑换美元,且必须维持美国认可的经济政策。 然而,这未能解决结构性问题: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历史最低,日均30家企业倒闭,450人失去工作。 超市食品价格随比索贬值飙升,而工资停滞不前,五分之一的劳动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教皇方济各致信阿根廷工业联盟,批评米莱的“内部紧缩”政策正在摧毁工业基础。 与此同时,银行透支利率飙升至190%,企业贷款无门,民众被迫借贷度日,人均负债370万比索。
三、美国的地缘战略与拉美棋局
美国对阿根廷的干预是其拉美战略的缩影。 2025年7月以来,美国对巴西、墨西哥等国施加关税制裁,并公开干预司法案件,被批“新门罗主义回潮”。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拉右打左”重塑拉美政治版图,米莱作为右翼盟友成为关键支点。
援助协议隐藏更多经济条款。 美国要求阿根廷取消与中国的18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并向美企开放锂矿、铀矿开采权。 阿根廷临时取消大豆出口税后,对华出口激增,导致美国大豆库存积压至4380万吨,引发美国农业州议员强烈反对。 民主党参议员沃伦质疑摩根大通用纳税人资金“救助米莱”,而美国家庭仍在挣扎于医疗和房租开支。
历史上,美国对拉美援助多伴随长期副作用。 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阿根廷的500亿美元援助最终触发社会动荡和债务违约。 墨西哥1994年金融危机后接受美国援助,经济主权严重削弱。
四、阿根廷的两难抉择
米莱政府在中美间艰难平衡。 尽管竞选时扬言“绝不与中国合作”,上任后却续签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并扩大农产品对华出口。 阿根廷内阁首席弗朗科斯紧急辟谣,称不会中断与中国的合作。
这种摇摆源于现实压力。 中国是阿根廷大豆和牛肉的主要买家,货币互换协议为阿根廷提供超180亿美元流动性支撑。 而美国援助虽即时,却要求阿根廷“去中国化”。 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称米莱“致力于将中国从阿根廷剥离”,遭中国驻阿使馆驳斥。
阿根廷左翼阵营激烈反对协议。 前总统克里斯蒂娜在社交媒体警告:“今日面包,明日饥荒……这是对阿根廷人民的不负责任。 ”10月8日,阿根廷众议院通过法案,允许国会以简单多数推翻总统行政令,直接冲击米莱的权力基础。
美国援助协议第7页第3款注明:“双方需定期评估政策一致性。 ”而阿根廷宪法第15条写道:“国家主权不容交易。”当米莱在白宫签署文件时,笔尖划过的不仅是纸张,还有阿根廷持续一个世纪的困境,如何在中美两大国的天平上,找到一把不牺牲主权也能活下去的尺子?
热点资讯/a>
- 南通公积金贷款必看指南
- 玉昆2比3不敌海港 VAR无处不在 安德森场外遥控指挥
- 《红楼梦》在此入梦,“刘姥姥”带你穿越!
- 鹊山鸡为何不建议养?揭秘高营养背后的养殖困局
- 退休后六件蠢事别沾边 第三件八成老人还在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