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奶茶外卖的“爱马仕”规则,你看懂了吗?

点击次数:125 发布日期:2025-11-21

想过没有那个让你在下午三点精神一振的简单快乐——点一杯奶茶,如今怎么就成了一道复杂的数学题?

你只是想喝杯12块的普通奶茶,可外卖软件却冷冰冰地提示你:“差8元起送”。于是,一场为了凑单的内心挣扎开始了:加一份并不想吃的布丁?还是升级成一杯快要溢出屏幕的“八宝粥”?

这啼笑皆非的场景被网友们精准地吐槽为:奶茶“配货”。没错,就是那个你想买爱马仕铂金包,就得先买点丝巾、挂件的“配货”规则。奢侈品的套路,竟然被平民奶茶完美复刻,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你可能觉得这不就是商家变着法儿地想多赚点钱吗?

先别急着下定论我们不妨站到奶茶店老板的角度,算一笔扎心的账。

一杯15元的奶茶你付了15元,但老板到手的,远没有这么多。外卖平台要先抽走一大笔佣金,通常在15%到25%之间;接着是骑手的配送费,三五块钱跑不掉;还有包装盒、吸管、塑料袋的成本,又是12元。

七扣八扣下来这杯奶茶能留给店家的利润,可能比你想象中要薄得多。如果只送一杯8块钱的柠檬水,那老板不仅白忙活,甚至还要倒贴钱。

所以设置起送价,说白了不是为了让你“配货”,而是为了保证每一单生意,至少不亏本。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商业自救,是微利时代下的生存法则。

这套配货规则得以成立,背后其实是奶茶行业一个尴尬的现实:单价太低。

相较于一份动辄三四十元的外卖正餐,奶茶天然属于“低客单价”的消费品。尤其是在各大品牌疯狂“内卷”、价格战打得飞起的今天,9块9的促销款都屡见不鲜,单杯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了极致。

一顿饭的客单价足以轻松覆盖掉配送成本。而一杯奶茶,却显得力不从心。

换句话说不是奶茶想学爱马仕,而是它的身价,已经越来越难以独自撑起一次“专送”服务的成本了。这背后,还有平台效率的冰冷算法——有限的骑手,自然要优先配送那些客单价更高、平台收益也更高的订单。起送价,就像一个无形的筛子,把“低效”的小额订单过滤掉了。

这就是市场的逻辑残酷,但真实。

商业上的合理并不等于消费者体验上的“合情”。

当每一次点单都变成一场凑单的博弈,当消费者被迫为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买单时,那种“被套路”的感觉会不断累积。这种体验上的落差,正在悄悄侵蚀着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和好感。

长期来看靠强制凑单”撑起来的客单价,无异于饮鸩止渴。它可能会在短期内保住商家的利润,却可能在长期丢掉消费者的心。

那么这个死结该如何解开?

指望任何一方单独让步都不现实。这更像是一场需要多方参与的“游戏规则”重塑。

对于奶茶品牌而言无休止的价格战是一条死胡同。真正的出路在于“价值战”——通过供应链的优化来降本增效,通过产品创新和更好的服务来提升附加值,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你的产品支付合理的溢价,而不是被迫凑单。

而作为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外卖平台,或许也该思考,是否能为这些薄利多销的中小商家提供更灵活的佣金方案,而不是一刀切地抽成。毕竟,一个繁荣、多元的商家生态,才是平台最核心的资产。

说到底奶茶配货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整个即时零售行业在成本、效率与体验之间的深层矛盾。要打破这个怪圈,需要的不是相互指责,而是产业链上下的共同智慧与协作。

(参考信息来源:《连奶茶也要“配货”了?》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