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常规看抗战!国际合作、敌方记录里,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中国抗战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不同视角回顾,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其丰富内涵。以下是一些稀缺视角下的中国抗战相关内容:
从国际合作视角看抗战: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诸多跨国抗战场景。滇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与英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日军;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入侵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应英国请求并为自保,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
第一次入缅作战(1942年):部队由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等将领指挥,初期取得东瓜保卫战、仁安羌大捷等胜利,其中仁安羌大捷由孙立人率部击溃日军,解救了被围的7000余名英军,是远征军入缅后的首次重大胜利。但因盟军指挥协调不力、日军攻势凶猛等因素,远征军被迫撤退,撤退途中穿越缅北野人山,因恶劣自然环境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损失惨重。
第二次入缅作战(1943年-1945年):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协同行动,从滇西和印缅边境两路反攻。先后发起松山战役、腾冲战役、龙陵战役等关键战役,其中松山战役历时3个月,远征军以巨大牺牲攻克日军坚固阵地,打破了日军的封锁;腾冲战役是中国军队首次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县城。1945年1月,远征军收复畹町,与驻印军在芒友会师,滇缅公路全线贯通,第二次入缅作战取得胜利。
武汉上空,苏联志愿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协同御敌。
1938年至1941年苏联志愿航空队赴华参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苏反法西斯合作的重要体现。在武汉会战等关键战役中,苏联志愿航空队与中国空军紧密协同,主要参与了以下行动:
空中拦截:共同在武汉及周边地区上空拦截日军轰炸机群,多次粉碎日军对武汉军事设施、民生目标的空袭计划。
协同作战:双方飞行员驾驶战机配合作战,中国空军提供地面引导与后勤支持,苏联志愿航空队则凭借丰富经验和先进战机(如伊-15、伊-16战斗机)有效打击日军空中力量。
战果显著:据史料记载,在武汉上空的空战中,中苏空军共击落击伤日军战机数百架,极大削弱了日军的空中优势,打击了其侵略气焰,为保卫华中战略要地、支撑抗战局势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用鲜血铸就了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友谊。
这些合作不仅体现了国际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也彰显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价值,中国以持久抗战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陆军兵力,为其他战场的胜利争取了时间。
从敌方记录视角看抗战:
部分侵华日军的记录能从反面映衬中国军人的英勇。如纪录电影《山河为证》中引用了侵华日军《步兵第五十四联队史》关于淮阴刘老庄连82烈士战斗的记载,刘老庄战斗发生于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以血肉之躯殊死阻击日伪军1600余人,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步兵第五十四联队史》是刘老庄战斗的日军进攻部队所著,其中有日军亲历者的记述 。日方史料记载,勇士们在交通沟中和日军拼刺刀,无人退缩,除一人跳出交通沟中弹牺牲外,其他人都是在肉搏中牺牲,这与中方史料记录相互印证,还原出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从敌方视角反衬了中国军人的铁血风骨,让历史更具说服力。
从“被忽略的抗战力量”视角看抗战:
中国抗战存在一些常被忽略的抗战力量,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通过美国飞虎队中尉唐纳德·克尔的手绘脱险漫画,可了解到东江纵队在敌后救援盟军、破坏日军补给线的贡献。当时,克尔飞机坠毁后,被不同的中国人保护并传递给下一个,珠三角的渔民、侨乡的商人等都参与其中,展现了全民抗战的凝聚力。
1940年9月,两支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1942年1月,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扩编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东江纵队成立后,积极开展杀敌立功竞赛和扩军运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东江纵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先后经历了榴花塔阻击战、百花洞战斗、粉碎日军万人“扫荡”等战役。据统计,至抗战胜利时,东江纵队及其前身各抗日游击队共作战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5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万余人,建立了面积约6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的东江抗日根据地。
从普通士兵微观视角看抗战:
除了知名将领和英雄群体,无数普通士兵的故事同样感人。如卢沟桥事变中,时任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10连1排排长的沈忠明,率全排战士抗击日军,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之中,全排除两名战士回城报信外全部为国捐躯。他只是众多普通抗战士兵的缩影,无数这样的士兵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抗战的长城。
沈忠明是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1905年出生于安徽淮北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1933年投奔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6年经同乡周树一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初,沈忠明所在的一排,奉营长金振中命令,驻防卢沟桥畔、永定河东岸的回龙庙。7月8日黎明,日军400余人分四路扑向回龙庙,面对六倍于己的敌军,沈忠明临危不惧,一面紧急布防,一面派人向营长报告敌情,请求下达作战命令。接到报告后,营长立即派出十一连三排增援,并命令“坚决阻击”。沈忠明率两排战士奋勇杀敌,他们以6挺轻机枪、70条步枪、大刀与配备4门山炮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伤亡惨重,沈忠明身受重伤,仍忍痛与敌人以命相搏,最后被日军连砍两刀壮烈牺牲,全排除两人回城报信外全部殉国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沈忠明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
从地方武装视角看抗战:
粤桂联军在抗战中也有着出色表现。1939年国外摄影师拍摄的影像显示,粤桂联军在没有重机枪掩护、坦克开道的情况下,仅凭草鞋和简陋武器,顶着日军炮火冲锋,以血肉之躯撕开鬼子的防线,他们为反法西斯战争打出了“最刚的脊梁”,展现了地方武装力量在抗战中的英勇无畏。
热点资讯/a>
- 南通公积金贷款必看指南
- 玉昆2比3不敌海港 VAR无处不在 安德森场外遥控指挥
- 《红楼梦》在此入梦,“刘姥姥”带你穿越!
- 鹊山鸡为何不建议养?揭秘高营养背后的养殖困局
- 华夏基金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2.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