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风波牵连众星,李连杰张译评语直击要害
吴京风波再起,一部电影撤档竟牵出圈内“真言录”?
一部名为《再见,坏蛋》的电影,上映仅六天便悄然撤档,票房定格在26.7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作为该片出品人之一的吴京,也因此再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市场失利,但深挖下去,却像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不仅让吴京的公众形象再次受到冲击,更意外牵扯出多位圈内同行对他的“犀利点评”,句句直击要害,令人深思。
这部电影的命运,可谓“成也吴京,败也吴京”。正是因为他参与投资并大力宣传,才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部原本籍籍无名的作品。然而,也正因他的名字,不少观众选择“避雷”。评论区里,质疑声此起彼伏,不少人直言“因为吴京所以不看”,足见其个人风评已悄然滑坡。
风波不止于票房惨淡。一段关于《战狼2》拍摄经历的采访视频近日再度翻红,吴京在镜头前摇头晃脑、面带微笑地讲述:“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黑哥们儿语言也不通。”本意或许是强调拍摄艰辛,但语气神态却被解读为“得意忘形”“飘了”。一时间,“吴京膨胀论”甚嚣尘上,网友纷纷模仿其表情动作,形成网络热梗。
更令人玩味的是,圈内人的反应。杜江在为新片《蛟龙行动(特别版)》路演时,当着观众的面笑言:“我们在非洲沙漠跟坦克搏斗,坦克其实是有的,有后视镜。”全场爆笑,心照不宣。虽随后他补充说明“有些有,有些没有”,看似圆场,但这场“玩梗”无疑让吴京的言论再次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
而真正让人感慨的,是那些早年就曾对吴京提出忠告的前辈与同行。李连杰在他《战狼2》大获成功、风光无限之时,并未随波逐流地夸赞,反而语重心长地提醒他:“要夹着尾巴做人,知道自己是谁,别以为票房高就代表水平高。”这番话如今看来,颇具预见性。可惜,吴京似乎并未完全听进去。曾经他对李连杰尊称“杰哥”或“李连杰老师”,态度恭敬有加。可近期华少探班《镖人》时,吴京却连续两次直呼“李连杰”,直到察觉不妥才改口。虽只是称呼之变,却被网友解读为心态变化的缩影。
不止李连杰,张译和胡歌也在不同场合“回应”过吴京的评价。此前吴京在活动中称“胡歌帅,张译是演技派”,看似夸奖,却被不少人听出“弦外之音”——仿佛在暗示胡歌徒有其表、张译外形不足。此言一出,现场气氛一度尴尬。张译后来接受采访时则幽默反击:“他就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爱开玩笑,我不跟他计较。”这话表面豁达,实则暗藏锋芒,被网友赞为“一针见血”。
而胡歌的回应则更为克制。他称吴京是“战狼”,体力惊人,隔壁房间总能听见他锻炼的声音。当被问及是否愿一同训练时,胡歌果断摇头拒绝。言语间虽无贬义,却透着一丝疏离与无奈,仿佛在说:敬佩你的敬业,但真的“惹不起”。
从一部电影的撤档,到一句采访的翻车,再到多位圈内人的“真言”被翻出,吴京的这次风波,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票房争议。它折射出的是公众对明星“姿态”的敏感,是对成功之后是否依然谦逊的拷问。李连杰的提醒、张译的调侃、胡歌的回避,每一条评价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吴京近年来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变迁。
真正的实力,从不需要靠姿态来证明;长久的口碑,也从来建立在谦逊与自省之上。 当喧嚣散去,或许吴京更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宣传与曝光,而是一次静下心来的自我审视。毕竟,在这个圈子里,能直言劝诫的人越来越少,而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忠告,往往最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