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深度: 2024-25赛季, 杰克-拉拉维亚球员报告(进攻篇)

点击次数:68 发布日期:2025-08-09

“杰克是一位高智商的攻防兼备球员,他的技术非常适合JJ·雷迪克的篮球体系。他是一名极具破坏力的防守球员,能够利用自己的体型和身体优势制造失误。在进攻端,他在三个区域都能够得分,并且擅长为自己和队友创造空间。杰克只有23岁,我们认为他拥有巨大的篮球潜力,这将在我们的湖人篮球发展计划中得到很好的磨练。”——罗伯特-佩林卡说。

对于很多人来说,拉拉维亚是休赛期湖人签约球员中最“神秘”的一位——比起作为主力打过总决赛的艾顿和斯玛特,三年级的拉拉维亚只是非流量球队的一名替补球员,甚至由于伤病三年只打了136场比赛——许多人都对他知之甚少。

“管中窥豹”难免以偏概全。所以这个休赛期球迷圈对于拉拉维亚的描述五花八门:有说他是“DFS平替”、有说他是“锋线版里夫斯”、有说他是“有防守的克内克特”、还有说他像库兹马、像李凯尔、像八村......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拉拉维亚也同样缺乏了解——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看了20多场拉拉维亚2024-2025赛季的比赛录像——现在我认为我足够了解他了。

接下来,就让我来全面、系统的向大家介绍一下杰克-拉拉维亚这名球员。

基本信息

杰克-拉拉维亚,年龄23岁,身高201cm,体重107kg,臂展207cm,前锋。

2024-25赛季在灰熊场均数据:20.9分钟。7.3分4.4篮板2.8助攻0.9抢断0.4盖帽(其中1.4个前场板),投篮命中率49%,三分场均出手1.9次,命中率44.4%,罚球场均出手2次,命中率69.7%;

2024-25赛季在国王场均数据:19.3分钟。6.1分2.8篮板1.3助攻0.9抢断0.2盖帽(其中1.2个前场板),投篮命中率43.8%,三分场均出手2.7次,命中率38.5%,罚球场均出手1次,命中率57.9%;

2024-25赛季高阶数据:

一体化高阶数据——EPM:-1.4,好于联盟53%同位置球员;OEPM(进攻一体化高阶数据):-1.3,好于联盟45%同位置球员;DEPM(防守一体化数据):-0.1,好于63%同位置球员。

ON/OFF(在场不在场数据)数据——灰熊时期+2.0,好于联盟65%同位置球员;国王时期-3.8,好于联盟25%同位置球员。

(ON/OFF数据与球员在场时的阵容有强相关性,不能片面的视为球员“个人评估”)

球员概述

(重点部分,懒得看长篇分析的甚至只看这部分就行):

年轻,活力十足的3-4号位摇摆人。具备略高于联盟平均水准的速度与运动能力。

进攻端,目前属于低产中效型球员。(见上图,PSA为个人百次出手得分)上赛季场均34.6次触球只能得到6.9分,在联盟相同触球次数的球员中仅能排第80名。进球能力不算强,并非那种“微波炉式得分手”或“有自主得分能力能吃球权”的球员。

(与八村、库兹马的区别)

无球型球员(受助攻率接近70%),但并非移动型射手,而是更偏向于“拉开空间/切入/创造空间”型球员;

三分球产量不高,大多为接球定点三分,依赖空位。生涯前两年产效相当平庸,但在24-25赛季进步明显,在定点+空位的情况下,投出了可靠的三分命中率(大空位三分命中率45.5%,接球三分命中率44%)——但一大特点是非常热衷于接球后定点突破,有较高的“拒投”频率;

(与里夫斯、克内克特的区别)

能突破(优于老克/八村),但作为突破型球员,缺乏足够的启动/终结爆发力;

控运技巧普通,持球直线推进的速度不错,也能在运球时兼顾视野,但持球时的第一步不够快,也无法自如的选择/改变突破路线,不擅于在拥挤空间下保持运球(时常被迫提前合球/停球);同时不是那种具备明显对抗优势和出色对抗技巧的球员——以上造成的结果,是拉拉维亚虽然经常能突入10英尺,但是终结的产效并没有保证;

支持拉拉维亚突破逻辑的关键——也是他的最大优点之一:是他的处理球能力。

拉拉维亚有角色球员中少见的出色处理球能力(参考上图的AST:Usg),在定点突破吸引防守后,他不会强行攻框,而是会看情况再分球——这意味着他的突破不一定是进攻的最后一环,他还可以根据机会的好坏选择是否要让进攻“流动”下去——这构成了他和普林斯、雷迪什、帕威等同样能突入禁区但终结一般球员的本质区别。(举个例子的话,这方面他有点像埃克萨姆)

同时,这种处理球能力也会优化球队的外线传导——“人人都能处理球”的优势相比不用我多说。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拉拉维亚的失误率也比较高。(见上图)

(纵轴进攻端无球移动距离,横轴进攻端无球移动速度。此筛选为前锋评级)

此外,拉拉维亚另一大优点是他作为无球球员有出色的空切、空手移动意识,也有良好的前场篮板嗅觉与积极性——他很懂得如何依靠移动拉开空间,同时也会为球队累计一些“边缘优势”,这可能是湖人看重的特质。(后文会重点展示)

防守端,拉拉维亚虽然具备速度和体型,但并不是对位弹性/多样性非常出色的球员。

目前他无法胜任外线领防人的角色(上图Ball Screen Navigation)。面对后卫球员时,横移不够好的问题暴露的非常明显,同时不擅长应对掩护——无论是作为领防人还是防无球掩护(Off-Ball Chaser Defense)时表现都相当糟糕。

(与DFS的区别)

我认为他最适合对位的是3号位球员和轻体型4号位——对位3号位时,他兼具体型和横移,既能跟上对手的速度,干扰投篮的效果也不错,对位轻型4号位也是同理(同时大部分锋线球员的挡拆频率会低一些);

2024-25赛季,他极少对位重型4号位或者非空间型5号位——是的,我看过国王打掘金那场比赛,那场比赛拉拉维亚在绕前约基奇时非常顽强,但我还是要指出这是我20多场拉拉维亚录像样本里唯一一场他防非空间型5号位的案例——而我们都知道,防2024-25约基奇和防“其他中锋”是有区别的:对位约基奇,你只需要尽可能阻止他接球就是成功,可对位其他中锋并非如此。

拉拉维亚虽然有一定的体重和“硬度”,但是他出现在5号位上时和八村垒有相似的问题——他们的身高太矮,无法提供正常质量的护框(包括作为4号位底线协防人时也是如此),同时在篮板方面也处于很大的劣势中,往往需要全队的努力才能弥补这种劣势——归根结底,他们都依然属于标准小前锋体型的球员(拉拉维亚臂展才207cm),由于现代锋线需要大量替控球手防守后卫,他们的横移问题被暴露,所以一些时候为了“扬长避短”会让他们向4号位甚至5号位摇摆——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真正将他们作为内线球员来看待。

(在“标准大前锋”众多的灰熊,这种对比在场上体现的格外明显。而在国王,对比基根默里,你同样能感觉到拉拉维亚在体型上的劣势。ps:基根默里的臂展为212cm)

与湖人的球员做对比——24-25赛季,拉拉维亚6英尺内的降准率为+4.3%;而对比之下,同样以“锋线顶内线”为特长的芬尼-史密斯6英尺内降准率为-4.2%——差距还是差在了臂展(DFS臂展213cm)。

此外,拉拉维亚防守端的一大优点在于他的“破坏性”——在防有球时,他对侵略性非常强,无论在国王还是灰熊,每36分钟抢断都能够达到1.6次以上;而他对传球路线同样非常敏感,24-25赛季场均2.2次截断,比范德比尔特、古德温都多,仅仅略低于斯玛特(2.3次)。

综合来讲,24-25赛季的拉拉维亚是一名以无球为主的“万金油”型球员。

依靠拉开空间和处理球能力,他的兼容性不错,能够以次要角色融入多种阵容;他能做的事委实不少,但由于一些“重要功能”的完成度不够,导致在场上的整体定位比较模糊,可替代性也较高——他不是这个时代典型的3号位,也不是典型的4号位;不是强大的进攻球员,也不是“大闸”型的防守球员。

如果将其看作领防型3D、替补高产得分手、高质量底线协防人、优秀射手或者小球五号位,你大概率会收获失望——而相反,如果你只将拉拉维亚看作拉拉维亚:

一名有一定拉开空间能力和出色空切意识,能处理球,防守端适合对位3号位(和勒布朗八村互补),有协防侵略性,也有一点对位弹性的3-4号位替补——那么我认为拉拉维亚的球场贡献以及他和湖人的兼容性是配得上他的合同的。

当然,我会希望拉拉维亚继续进步他的投射以及防无球掩护——作为3号位投射产量不够且应付不了掩护是他的最大“痛点”,也是他“模糊”的根源——他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取得提升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3号位,而不用大量的摇摆到体型处于劣势的4号位。如果他能做到,那么他的价值将会达到另一个级别。

接下来我们进入详细的镜头回顾式球员解析:

从投篮开始

首先,让我们从投篮开始:

上面我们已经讲过拉拉维亚作为射手的优点与问题——我其实没有刻意的挑选镜头,但却意外的发现这些镜头将他的优缺点体现的非常明显:

拉拉维亚不是那种会让防守人寸步不离的顶级射手,对手不会对他的投篮畏之如虎而放弃协防——但是当对手真的“不尊重”他时,2024-25赛季的拉拉维亚是能够惩罚对手,让防守付出代价的。(前面说过,大空位命中率45.5%)

可以看到,在大空位接球出手时,拉拉维亚的投篮模式相当稳定流畅——以上五张GIF就如同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样。接球后的脚步调整、上下肢动作的连贯性、出手速度、出手位置、球的弧度都没什么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调整能力,图2在接到队友过高传球后很好的调整了脚步。

此外,从投篮分布上,拉拉维亚并不是一名典型的“底角射手”,反而更像是一名“侧翼射手”——这一特点的价值我后续会详细解析:

🔺各区域出手频率(Corner Three:底角三分;Non Corner:非底角三分)

🔺各区域命中率

即便是“拉开空间”概念已经进步了许多的今天,你依然不得不承认三分球是决定球员拉开空间能力的最关键技能——而“空位三分回应能力”,就是拉拉维亚与库兹马包括一些朋友提的李凯尔最主要的区别。

这一能力构成了拉拉维亚进攻逻辑的“地基”——如果对手紧贴拉拉维亚,拉拉维亚可以摆脱切入,或者利用空手移动为队友拉开空间;如果对手离开他,那么当拉拉维亚接球时,他可以投篮、也可以攻击对手的Close out定点突破,进而完成攻框或者发挥他的处理球能力。

拉拉维亚是拥有自己的进攻逻辑闭环的。但我们也需要警惕——拉拉维亚这套进攻逻辑的“地基”并不稳固:如果拉拉维亚的三分球没有变得更好,而是“回归”了生涯前两年的35-37%左右的空位三分命中率怎么办?

可以说——那就麻烦了。拉拉维亚的投射履历目前样本还太小,而且并不绝对乐观,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的“不安感”,我们来看下BBI的评级:

(各项释译参考斯玛特篇)

(纵轴投射能力,横轴空位率评级)

可以看到,即便是“投射大年”的24-25赛季,拉拉维亚依然不是一名投射评级和被贴防频率很高的球员——BBI给他评分最高的两项分别是“投篮质量”、“三分命中率”——这充分的反映出拉拉维亚的高三分球命中率的来源:

拉拉维亚已经自行进行了“出手优化”,通过拒投那些“低质量投篮”,换来了更体面的三分命中率数据。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一把双刃剑:定点突破

接球后的定点突破,是拉拉维亚比赛中的一把双刃剑。

好的方面:

拉拉维亚经常被对手用防守最差的球员对位,他可以利用突破更直接的攻击对手的防守弱环:

接球突破攻击东契奇;

接球突破攻库里造犯规;

接球突破攻希尔德上篮;

接球突破攻老克2+1;

接球突破攻斯特劳瑟打进;

接球突小波特,攻击close out造犯规。

如果拉拉维亚可以保持现在的接球/空位三分命中率、让自己成为一名更有威胁的射手,那么他的接球突破能力会让他比其他那些“场上第五进攻点”更危险——因为他不仅能够通过身高带来的投篮优势惩罚这些防守弱环,还可以直接攻击甚至是杀伤他们。

同时,拉拉维亚在突破攻定点后不一定要自己出手,在吸引防守后分给更有把握的队友也是他很常见的选择——从此处,我们能看到拉拉维亚比一般角色球员更出色的传球视野和手法:

接球突进来,吸引多人协防,分底角助攻空位韦尔斯三分命中;

接球定点突破攻击防守弱环,进入内线遇到多人协防,不强上,很出色的在私人合围中找到45度的空位队友——助攻莫兰特三分命中;

接球突破吸引防守后找到弧顶队友,助攻胡夫三分命中;

侧翼接球突破后面对伊迪不蛮干,阅读防守回传弧顶,助攻队友三分命中;

接球攻联防突进内线,被波斯特罩住,从波斯特身后巧妙塞球,助攻切入的埃利斯上篮;

对阵快船最后时刻的关键突破分球——过掉哈登后没有选择直接挑战祖巴茨,而是冷静地分到外线,助攻德罗赞长两分命中——这颗进球逼出了伦纳德最后的绝杀。

接球突破后没有机会就分出来,再兜出来,重新接球三分命中。

如大家所见,接球突破的攻框和再处理是拉拉维亚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像这个部分的标题一样——这是一把“双刃剑”。

拉拉维亚的接球突破并不总是一件好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球员综述里说过的——他其实是个缺乏终结和第一步爆发力,运控也比较普通的球员:

先看终结爆发力。

接球突破,尝试挑战克洛克,被大帽扇飞;

另一个拒投选择挑战克洛克的回合,同样被干扰;

接球定点突破,面对杰林威廉姆斯的正面护框,同样终结被明显干扰;

面对科内特这个级别的中锋,不敢直接挑战,已经快进入合理冲撞区,结果变成一个横向迈步的抛投,不中;

快攻被麦克丹尼尔斯追帽;

空位拒投,底线突破面对已经被伊迪卡住的TJD选择拉杆,结果不中;

空位拒投往里扎,同样都已经进到了三秒区里,斯玛特已经帮他挡住了护框的塔图姆,但缺乏爆发力的拉拉维亚只能选择一个后仰跳投;

拉拉维亚没有爆炸性最后两步以及对抗绝对优势的完美体现——他只要没在第一步攻击Close out过掉对手,即便是普理查德这样身高体型差异巨大的后卫,他也无法碾压,容易被对手挡在三秒区之外;

明明已经突过了面前的防守球员,但是看着护框的莱夫利,拉拉维亚直接丧失勇气,宁可兜出来分球切入的小皮蓬;

快攻被克勒贝尔追帽;

接球空位不看框,假传一下突进去,面对小乔丹没有选择自己上,而是回传了出去;

快攻面对萨里齐,同样没选择自己攻框,而是选择了回传找身后跟进的球员;

以上这些回合,我想让大家注意的不止是结果,更重要的是方式,或者说选择——拉拉维亚当然不是一名全无爆发力的球员,如果你纯看集锦,能看到他也有一些看起来爆发力不错的扣篮,但如果你真的去观看他的比赛,你一定会很快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在篮筐之上”打球的球员——他的爆发力只是比平均水准好一点点,但并不支持他频繁、有效的挑战护框中锋。同时他也不是那种篮下手活非常出色,能找到各种擦板角度进球的球员。

甚至拉拉维亚自己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定点突破后自己选择攻框的比例其实远不如他传球的比例。

而同时,在以上这些回合中,我们也能观察到拉拉维亚作为突破球员的另一个缺点:他的运控不够细腻。经常选择提前合球。

再来看几个更典型的回合:

完全没道理的过早合球,直接一肘子抡在了体型和运动能力都明显不如自己的斯潘塞脸上,被吹进攻犯规。(底线裁判吹了阻挡,但中线裁判吹了进攻犯规,最终执行了中线裁判的吹罚)

转换突库里的过早合球,被库里造成进攻犯规;

对阵勇士的两个接球突破回合,想要运球攻击防守弱环,但是在结合球的流畅性上出了问题——从中我们能看出“为什么他喜欢选择提前合球”。

接球突破,明明左侧有协防,但拉拉维亚无法很自如的用运球调动、攻击欧文的前侧脚,无法很自如的选择自己的突破路线——他做了一个in&out,但欧文没有被骗到,于是拉拉维亚只能硬着头皮从两人之间突破——他又选择了提前合球(从罚球线就开始合球了),但依然被破坏出界。

当然,关于运控和爆发力的缺点,更直观的体现在拉拉维亚持球突破的时候——当持球突破、没有Close out可攻击、无法利用防守球员的外扑惯性时,拉拉维亚爆发力和运控的弱点就体现的更加明显了。

持球突破

首先先表扬一点——拉拉维亚是一个敢于在持球突破时做动作,持球突破不仅限于“拍皮球往里进”(自行脑补村桑)的球员:

如果只看集锦的话,在一个不长的集锦中,这些回合确实可能让人产生——“哇,这不是锋线版里夫斯吗”的惊呼。

但是实际上,这些回合在拉拉维亚的比赛中出现频率极少——谁能明白我最先看的就是国王打雷霆和灰熊打火箭这两场——这两个球让我一度以为他突破很厉害,结果接下来的近20场比赛录像中,我再也没找到类似的回合.....

而更多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持球突波杰姆斯基,糟糕的提前合球,糟糕的出手选择;

弧顶拉开一对一运球单挑库里时,他其实是没有信心的——没有持球三分能力,爆发力也不足以过掉/撵着库里进去打进——所以别指望他成为朗尼沃克。(总体来说,本赛季对阵勇士他面对库里的进攻效果很糟糕)

真要持球打,希尔德也是不太打得了的——又是这个蹩脚至极的提前合球。走步边缘强行传球。

面对森林狼的新秀后卫迪林厄姆,相当丑陋的持球攻;

接球突破打老克时狂秀肌肉,但持球打——其实同样不太打得了,第一步和终结爆发力的问题非常明显。

面对里夫斯也是一样——再次暴露蹩脚的第一步和过早合球的问题。

而面对像克里斯蒂这样单防出色的球员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打不了一点。

想在华子面前玩玩节奏,但是第一步速度和华子横移速度的差距太大,完全不可能突过去。

不仅面对后卫时是这样,持球惩罚中锋对于拉拉维亚也不现实:

一对一打奎塔,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两步发现爆发力不够被奎塔罩住了,只能强行传球;

一对一打伊迪,先是试图利用速度强吃,结果发现没甩开伊迪,接着转身虚晃,伊迪没吃晃,再找对抗——结果自己飞出去了;

伊迪和奎塔都打不了,面对切特就更不用说——这一通操作还是有点帅的,甚至有一点东契奇的感觉,但结果差距就很大了。

我的评价是——拉拉维亚的持球运控有点东西,但是东西不多。而他平庸的第一步以及终结爆发力也很明显的拖累了他的持球突破成功率。

那么他能“练出来”吗?

此前我在WB说过我的观点——其实“进联盟后练出持球”的例子相当罕见,布伦森、里夫斯、普理查德,甚至包括伦纳德——这些球员并不是进联盟后练出的持球,而是他们高中、大学就曾经是持球明星,后来的训练只是帮助他们将高中/大学时的技能转化到了NBA,虽然肯定有进步和提升,但是他们并非“变成了另一种球员”。

而拉拉维亚从高中时期开始就是以无球打法为主的球员,第一步爆发力、终结爆发力这些东西更是非常吃天赋、难以靠后天努力提升的——我个人并不看好他未来能在这一项上取得某种飞跃式的进步,更倾向于将拉拉维亚的持球攻视作他的“非主要技能”。

无球移动&空切专家

上面的内容让你有些对拉拉维亚失望吗?

先别急着退出——因为我们还没讲到拉拉维亚最出色、也是与湖人契合度最高的部分呢。

要论定点突投结合,拉拉维亚在联盟中并不是优秀的那一档,甚至湖人队内比他更强的都不少(定点进攻比他更好的特伦特和普林斯都在雄鹿领着底薪呢)——而拉拉维亚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除了后面要提到的防守,就在于他的无球移动意识和处理球能力。

2025-26赛季的湖人能够拿球的人已经太多了,甚至他们需要消化终结机会的球员都太多了——三核要出手、艾顿要出手、八村也要出手,甚至克内克特、斯玛特、文森特也是那种出手投篮时才更有价值的球员——但球只有一颗,这意味着湖人迫切需要一些不一样的球员:

一些即便不拿球、甚至不出手也能做出贡献的球员。

这是我认为拉拉维亚对于湖人的真正价值所在。我们直接来看比赛:

拉拉维亚比赛中的一个经典动作就是先在底角落位,使得对位球员成为“底线协防人”,然后在对手注意力被强侧进攻吸引时,悄无声息地“Shake”(从底角沿三分线向持球人身后移动的动作)到45度,然后接球投篮或者切入——以上这个回合就是例子。

这种鬼魅般的切入时常能帮助拉拉维亚摆脱对位球员,而一旦他吸引到更多防守人的注意力,就可以利用他的传球为队友创造机会。

又是一模一样的回合,这回狄龙专注于“Tag”伊迪,压根就没注意到拉拉维亚的动作(他可能以为拉拉维亚还在底角),于是拉拉维亚切入晃开申京得分;

在切入时,他甚至能玩出一些很令我惊讶的动作——同样是一个“Shake”到45度切入的回合,这个回合丁威迪注意到了拉拉维亚的动作,但拉拉维亚竟然使用了一个“无球欧洲步”来摆脱了防守——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真的不是每个球员都会这样做。

同时,拉拉维亚的切入是很“动态”很灵活的——这个回合,他从侧翼切入,但意识到球没能传过来后,马上向弧顶切出,避免堵塞队友的空间——随后在防守球员放松警惕时,突然再次从弧顶面框切入,亚历山大沃克完全没有察觉到这次切入,拉拉维亚获得了一个完美的切入得分机会。(可惜再次暴露了终结爆发力不够的问题)

又一个非常体现无球移动智商的回合——先是从底线向弱侧切入“重置位置”,但观察到小皮蓬往弱侧运球,强弱侧即将再次重置时,他立刻又移动回原本的右侧底角——完全正确的移动。

沙利奇不愿离开强侧护框位置,于是拉拉维亚获得了空位机会——他没有选择投篮(拒投倾向),接球突破进内线后,一个非常漂亮的回身击地传球,助攻出球后移动至底角的贝恩三分命中——非常有勇士味道的回合。

拉拉维亚的空手移动智商、二次处理球能力(包括拒投倾向)都在这个回合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先是借掩护往底角切入,失败后立刻再次反跑,假借手递手,卷切至篮下,接球造成犯规。

不止在灰熊,在国王也有专门利用拉拉维亚无球跑动能力设计的战术——这个战术有点“Floppy”的意思:

拉拉维亚先是切入到篮底,两侧均有掩护,拉拉维亚向一侧空切(此处为Floppy,在这个战术里用作前置误导),但随即,拉拉马上折身,改为与队友一起为拉文设置双掩护让拉文切出(Stagger)——正当对手以为这一定是真正的进攻意图时,拉拉维亚又和拉文做一个交叉掩护(Cross),切出到弱侧底角,配合弧顶的持球突破,接球三分命中。

这个战术打成一次后,国王很快又打了一次。没有出机会,但是后续拉拉维亚再次使用了“Shake”——从侧翼移动到底角,接球三分命中。

拉拉维亚的切入案例还有非常多、类型非常丰富:

对位防守弱环/无球注意力不集中球员时的转换切入;

Give&Go,后门切入攻击对手防守弱环;

底角切入二次处理球;

作为掩护人时的突然反跑切入;

面框切入,惩罚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防守人。(造成犯规,但这两个回合也能看出拉拉维亚缺乏终结爆发力的问题)

拉拉维亚是一名非常活跃的无球移动专家,在前面球员概述部分的散点图中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到这一点——这当然一定程度上和灰熊/国王的进攻体系有关,但是既然拉拉维亚是雷迪克在市场开启第一时间亲自招募的球员,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这种无球移动能力是被雷迪克所看重、认为能在湖人新赛季进攻体系中发挥作用的。

“在场上拥有最强吸引力的是卢卡,他十次进攻中有八次能突入内线,到时候就会有四位防守球员围上去。只要你能跑到合适位置,进入他的视野范围,他就能把球传给你。”

“我觉得他(拉拉维亚)会得到不少的投篮机会,勒布朗是另一位能撕扯对方防线的球员,里夫斯也有这本事。所以,你要是头脑灵光一些,知道如何跑到合适的位置,能让自己处于传球者的视线范围内,那你就会从中受益。”——湖人名宿詹姆斯-沃西说。

此外,拉拉维亚的无球进攻意识还体现在他对于前场篮板的冲抢上:

🔺个人前场篮板率

🔺on/off前场篮板影响力

可以看到,无论是个人前场篮板数据还是前场篮板影响力,拉拉维亚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具体来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从slot位切入点抢前场板;

从侧翼shake到弧顶,再切入补篮;

从底线切入刀球,完成抢断二次进攻;

从底线切入补篮;

从底线非常聪明的利用穆雷的愣神绕到身前占据篮板位置,补篮得手;

侧翼切入没有机会,但没关系,这个位置还可以冲抢前场篮板。

“感觉自从里夫斯打出名堂之后,湖人一直缺少的那种能在无球时创造跑动、制造威胁的人又回来了。”——ClutchPoints的湖人记者Paj C在X上撰文写道。

如大家所见——我已经非常详尽的为大家展示了杰克-拉拉维亚这名球员在进攻端的优缺点——拉拉维亚并不是一名非常强大的进攻球员,但考虑到湖人的球员配置,我认为他作为“填缝”型球员,和湖人的适配性的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