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迎来分化大考,4200只股票下跌背后资金为何逆势涌入两大?
7月31日的A股仿佛一场冰火两重天的戏码。沪指猛跌1.18%,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更是齐齐暴跌超1.6%。不过,别以为全盘皆绿就没看头——医药和AI算力板块却在这“黑色星期四”里逆风飞扬。有人说:“这行情,像极了冬天里的暖阳。”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资金在满地鸡毛中悄然布局?我们得好好扒一扒。
市场冷热不均:周期板块遭遇滑铁卢
煤炭、钢铁这些传统硬核行业,这回真是“凉凉”。焦煤期货直接跌停,包钢股份单日狂泻超8%,简直像坐上了过山车往下冲。地产链条也没能幸免,以前大家还抱着政策刺激的希望,现在看来那期待彻底落空了。房企债务风险悬而未决,就像悬挂在头顶的大刀,一挥可能砍断整个产业链。
有个朋友开玩笑说:“这行情,比我家老妈骂我还惨!”确实,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这些周期性行业承压明显。不过别忘了,这也是市场自我修复的一部分,把资源从低效领域抽离,为新兴产业腾出空间。
医药与AI:避风港还是未来之星?
就在多数股票被抛售时,有两个板块却成了“救命稻草”。医药生物尤其是辅助生殖相关企业表现抢眼,共同药业20厘米涨停牌面让人咋舌;脑机接口技术也开始商业化落地,江苏医保局首次公示相关医疗服务价格,不少概念股因此直线上扬。这说明什么?投资者开始用真金白银押注未来健康科技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AI算力硬件成为另一条资金追逐的主线。英伟达GB200芯片需求爆棚,中科曙光净利润季度暴增380%以上,让人不得不感叹技术革新的威力。这不仅仅是一波炒作,而是真正反映出全球数字经济转型加速的大趋势。
政策预期落空引发震荡
不少投资者失望于政策层面的动作没有达到预期。“反内卷”的号角尚未吹响,加上光伏、钢铁等产能过剩问题依旧存在,使得市场情绪偏向谨慎。此外,上半年房地产投资拖累GDP增长,但新一轮刺激政策迟迟未见踪影,也让地产板块持续承压。而国际环境方面,美联储鹰派立场不变,中美关税谈判进入关键节点,更添变数。这些因素合起来,无疑给A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调整需求。
横店群演张某感慨道:“感觉资本市场比拍戏还难捉摸,每天都要跟‘剧情’斗智斗勇。”
资金流向揭示转型信号
7月份融资净流入超过900亿元,但钱并非简单地留在老牌周期股,而是在悄然转移阵地。从煤炭、钢铁到科技成长,“换马”动作明显。一边是机构加仓AI服务器、人形机器人及半导体设备等高成长赛道,新易盛凭借1.6T光模块量产计划三个月内飙涨近200%;另一边则是北向资金回流确定性资产,如电力、高息银行等稳健配置标的,其中工商银行稳定5.8%的分红吸引众多目光。这种双轨并行显示出资本对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新理解,也透露出对未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期待。
某位理财顾问私下表示:“现在的钱都聪明着呢,不傻乎乎盲目追涨杀跌,是时候跟着大势走。”
8月聚焦三大核心领域
接下来一个月,看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医药生物**: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需求激增50%,创新药海外获批速度加快,还有脑机接口收费项目陆续兑现订单,多重利好叠加形成强劲支撑;
**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全球算力紧缺状况愈演愈烈,大厂纷纷扩大投入,本土替代进程提速,人形机器人量产临近,为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红利资产**:保险资金频繁举牌,高息银行及公用事业成为震荡市中的稳健选择,如华能国际上半年利润预计翻倍增长、青岛港连续多年保持4%以上分红率,都彰显现金流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街坊邻居李阿姨就说:“听说买点银行ETF挺靠谱,我也准备试试手气。”
投资者如何应对当前格局?
对于稳健派来说,该减少周期资源类持仓,将目光投向银行ETF或红利指数基金,同时定投消费龙头,比如东鹏饮料凭借电解质水收入暴涨213%就是活脱脱的例子;激进派则可以瞄准科技细分龙头,新易盛、北方华创以及特斯拉供应商中大力德都是不错选择,他们代表的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风口浪尖。当然,不管是哪种策略,都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灵活操作,否则容易被市场波动弄得晕头转向。
小区里隔壁王哥打趣道:“炒股就跟钓鱼一样,要选好窝,还得耐心等待鱼儿上钩!”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绝大多数股票陷入低迷时,你会选择坚守传统蓝筹还是押宝新兴赛道?面对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你又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岛?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跃见2025#
热点资讯/a>
- 玉昆2比3不敌海港 VAR无处不在 安德森场外遥控指挥
- 《红楼梦》在此入梦,“刘姥姥”带你穿越!
- 南通公积金贷款必看指南
- 云端技术助力移动游戏资源积累
- 全国乐迷集体奔赴 只为四小时“肖氏马拉松”!杭州爱乐乐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