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阅兵场的虚实:塔利班远程武器的“展示型威慑”与现实困境

点击次数:194 发布日期:2025-10-26

当苏制“蛙”-7战术火箭的发射架与“飞毛腿”-B导弹的弹体在喀布尔阅兵场上缓缓驶过,搭配BM-27“飓风”多管火箭炮的轰鸣,阿富汗塔利班试图通过这场“装备秀”证明其具备远程打击能力。但喧嚣背后,三类武器呈现出“一实两虚”的鲜明反差:唯有“飓风”火箭炮被确认具备实战能力,而“蛙”-7与“飞毛腿”-B因长期保存不善,更像是撑场面的“战略道具”,暴露了塔利班远程火力体系的真实短板。

此次公开亮相的三款武器,均源自苏联时期的军事遗产,其命运轨迹与阿富汗数十年战乱深度绑定。“飞毛腿”-B导弹是其中最具威慑力的型号,作为上世纪80年代苏军遗留装备,其300公里射程与1吨高爆弹头的配置,理论上可覆盖周边国家边境城市。“蛙”-7战术火箭则定位近程火力支援,虽最大射程仅70公里,但曾是苏军打击野战工事的主力装备。而BM-27“飓风”220毫米多管火箭炮,以16根发射管为核心,可在16秒内倾泻360公斤级火箭弹,覆盖数万平方米区域,是冷战时期苏联陆军师级部队的标志性火力装备。这些武器并非塔利班自研,而是2021年其控制潘杰希尔峡谷后,从马苏德家族藏匿的武器库中缴获的“战利品”,多数已闲置近30年。

在三款装备中,BM-27“飓风”是唯一经实战验证可正常使用的“硬通货”。这款火箭炮采用ZIL-135型8×8越野底盘,65公里的时速与500公里的续航能力,适配阿富汗复杂的山地地形。更关键的是其维护门槛相对较低——无需精密电子设备支撑,核心机械结构经简易修复即可运转,且火箭弹采用固体燃料,储存稳定性远优于液体燃料导弹。塔利班已将其投入边境冲突,在与巴基斯坦的局部摩擦中,曾用“飓风”齐射压制对方前沿阵地,印证了其作战效能。目前塔利班已修复约12辆发射车,并配套了高爆弹与集束弹等弹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远程面打击能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飞毛腿”-B与“蛙”-7更像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保存条件的恶劣让其沦为“静态展品”。“飞毛腿”-B的致命缺陷在于其液体燃料系统——所用燃料具有强腐蚀性,需发射前临时加注,且存储必须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而这些导弹在潘杰希尔峡谷的仓库中随意堆放数十年,燃料箱锈蚀渗漏、制导系统电子元件受潮失效已成常态。即便塔利班召集前政府军人员修复,点火后能否正常飞行、落点是否可控都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发生发射架爆炸事故。“蛙”-7的处境同样尴尬,其原始精度本就极差,50公里以上射程误差可达2.2公里,经长期闲置后,简易惯导装置彻底失效,打击精度已降至“千米级”,基本失去实战价值。

塔利班高调展示这些“问题装备”,本质是一场精准的“威慑叙事”。对国内而言,这些重型武器的亮相可强化政权的军事权威,向民众传递“具备国防能力”的信号;对外部而言,即便“飞毛腿”与“蛙”-7无法使用,其存在本身也能对周边国家形成心理牵制。这种“展示型威慑”并非首次出现,2024年掌权三周年阅兵时,塔利班就曾展出大量美军遗留装备,通过规模效应塑造军力假象。但军事专家指出,真正的远程打击能力不仅依赖武器本身,更需要侦察、制导、后勤等体系支撑,而塔利班既缺乏卫星定位服务,又没有专业维护团队,即便修复部分装备,也难以形成有效战力。

从“飓风”的实战可用到“飞毛腿”的状态成谜,塔利班的远程武器库呈现出“瘸腿”格局。这场阅兵既暴露了其在重型装备领域的“家底浅薄”,也折射出中小国家在武器体系建设中的普遍困境——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只能依赖外部遗留装备拼凑战力。未来,除非获得外部技术支持,否则塔利班的远程打击能力仍将停留在“展示层面”,而那些锈蚀的“飞毛腿”弹体,终究只是战乱历史的沉默注脚,而非真正的战略威慑力量。